五金蚀刻工艺解析
工艺原理
五金蚀刻通过化学溶液与金属反应实现材料去除。金属工件经预处理后覆盖耐腐蚀膜层,通过曝光显影形成图案窗口,暴露区域在蚀刻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未保护区域被选择性溶解。
工艺流程
前处理 金属板材进行脱脂清洗,采用碱性溶液去除表面油污。喷淋或浸泡方式清除氧化物层,流水线作业保持表面清洁度。
涂覆 旋转涂布机均匀覆盖光致抗蚀剂,膜厚控制在5-25微米范围。烘箱分段升温固化,温度梯度维持在60-120℃区间。
曝光 紫外光源通过菲林模板照射,曝光能量维持在80-120mj/cm²。正性胶受光区域发生光分解反应,负性胶形成交联结构。
显影 碳酸钠溶液溶解未固化胶膜,喷淋压力保持在0.15-0.3MPa。水温控制在30±2℃,显影时间30-90秒。
蚀刻 三氯化铁溶液浓度维持在28-42Be°,温度保持40-50℃。传送带速度0.8-1.5m/min,蚀刻深度误差±0.01mm。
去膜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3-5%,温度60-70℃。超声波辅助去除残余胶膜,时间控制在3-5分钟。
后处理 中和残留酸液后进行钝化处理,纯水电阻率需大于15MΩ·cm。热风干燥温度不超过80℃。
参数控制
蚀刻速率:0.01-0.05mm/min
侧蚀控制:1:0.8-1.2
最小线宽:0.05mm
厚度公差:±5%
应用领域
电子元件引线框架加工,金属标牌制作,精密滤网生产,医疗器械部件制造,汽车传感器元件加工。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蚀刻加工中出现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 汽车行业蚀刻
- 认识精密金属蚀刻加工
- 蚀刻工艺实战: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分享
- 金属蚀刻的定义与工艺流程详解
- 蚀刻加工的要求以及标准
- 不同蚀刻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你的工艺
- 金属蚀刻加工厂蚀刻加工存在的问题
- 金属蚀刻的深度与宽度的关系
- 热烈欢迎品牌营销专家燕鹏飞老师莅临青岛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