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蚀刻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
不锈钢蚀刻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一、不锈钢蚀刻前处理
除油清洗
使用碱性溶液(氢氧化钠100-150g/L+碳酸钠100g/L+磷酸钠50-100g/L)浸泡去除表面油脂与污染物。
电解除油增强清洁效果,水温控制在50-80℃。
不锈钢蚀刻表面活化
酸洗去除氧化层,常用盐酸或混合酸液(如HCl+HNO₃)处理。
退火处理改善金属晶格结构(铜材退火温度300-500℃)。
干燥
无尘环境烘烤或氮气吹扫,确保表面无水分残留。
二、掩膜制作
涂覆抗蚀剂
光敏抗蚀剂通过旋涂(转速控制厚度)或喷涂覆盖基材,厚度5-25μm。
干膜抗蚀剂厚度15-30μm,前烘温度80-100℃去除溶剂。
曝光显影
紫外光(波长365nm)通过胶片掩膜曝光,能量10-30mJ/cm²。
碳酸钠溶液溶解未曝光区域,形成镂空图案。
三、蚀刻成型
化学蚀刻
三氯化铁溶液(浓度28-42Be°)或HCl+HNO₃混合液,温度40-50℃。
蚀刻速率约12μm/min,喷淋压力控制均匀性。
物理蚀刻
等离子体蚀刻(CF₄/O₂气体)或激光蚀刻实现微米级精度。
四、后处理
去膜清洗
氢氧化钠溶液(40-60g/L,温度50-80℃)浸泡去除抗蚀剂。
丙酮或氧等离子体清除残留胶膜。
表面精整
电解抛光或机械抛光(砂纸600-2000目)改善粗糙度。
钝化处理(硝酸/柠檬酸溶液)提升防锈性。
功能性处理
电镀(镀金/锡)增强导电性,或染色实现装饰效果。
五、质量检测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验证公差(常规±0.05mm,精密±0.01mm)。
SEM/AFM检查边缘粗糙度(目标Ra≤0.1μm)。
流程要点:
材料适用性:304/316L不锈钢需调整蚀刻液配方(如SUS312L用混酸)。
环保措施:闭环系统回收95%以上金属离子,生物降解型蚀刻剂pH=2.5-3.5。
缺陷控制:药液比重实时监测防止过蚀,退膜后酸洗消除氧化残留。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蚀刻加工中出现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 汽车行业蚀刻
- 认识精密金属蚀刻加工
- 蚀刻工艺实战: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分享
- 金属蚀刻的定义与工艺流程详解
- 蚀刻加工的要求以及标准
- 不同蚀刻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你的工艺
- 金属蚀刻加工厂蚀刻加工存在的问题
- 金属蚀刻的深度与宽度的关系
- 热烈欢迎品牌营销专家燕鹏飞老师莅临青岛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