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蚀刻技术解析
五金蚀刻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精确图案的加工工艺。该技术适用于不锈钢、铜、铝等多种金属材料,加工厚度范围通常为0.02mm至2.0mm。
工艺流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前处理阶段 金属板材需经过脱脂、清洗和干燥处理。脱脂采用碱性溶液去除表面油污,清洗使用去离子水避免杂质残留,干燥环节保证板材表面洁净。
图形转移阶段 首先在金属表面涂覆光阻材料,厚度控制在10-30微米。然后通过曝光显影将设计图案转移到光阻层上,曝光能量控制在80-120mj/cm²。显影液温度维持在30±2℃。
蚀刻成型阶段 根据材料特性选择蚀刻液配方:
不锈钢使用三氯化铁溶液
铜材采用氯化铜溶液
铝合金使用氢氧化钠溶液 蚀刻深度通过时间控制,精度可达±0.01mm。完成后需立即进行中和清洗。
技术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可加工复杂图形,最小线宽0.05mm
无机械应力,保持材料原有性能
批量生产一致性高,公差±0.02mm
适合薄材加工,最薄0.02mm
应用领域包括: 电子行业:引线框架、屏蔽罩 汽车制造:传感器部件、装饰件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植入体标记 工业设备:滤网、精密筛板
质量控制要点:
原材料表面粗糙度需小于Ra0.8
环境湿度控制在45%-55%
蚀刻液浓度波动不超过±5%
定期检测蚀刻速率
设备配置建议:
连续式生产线效率可达15m/min
废液处理系统需符合GB8978标准
建议配备自动补液装置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蚀刻加工中出现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 汽车行业蚀刻
- 认识精密金属蚀刻加工
- 蚀刻工艺实战: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分享
- 金属蚀刻的定义与工艺流程详解
- 蚀刻加工的要求以及标准
- 不同蚀刻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你的工艺
- 金属蚀刻加工厂蚀刻加工存在的问题
- 金属蚀刻的深度与宽度的关系
- 热烈欢迎品牌营销专家燕鹏飞老师莅临青岛大东